最近有些煩躁,總想發火
感覺提不起精神,工作總是分心
最近心里頭難受,身體也覺得不太舒服
像這樣的感受可能每個人都有過,這可能是一些心理異常的表現。那你知道心理健康如何影響身體健康嗎,又有哪些生活方式有助于身心健康嗎?
當前公眾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的認知率仍較低,缺乏對心理健康服務專業性、有效性的認識,制約了對心理健康服務的需要和利用。為了讓更多人了解、重視精神心理疾病,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組織專家編制了“心理健康素養十條(2018年版)”,以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,減緩心理疾病發生的上升趨勢。
第四條
睡不好,別忽視,
可能是心身健康問題
睡眠質量是心身健康的綜合表現。常見的睡眠問題包括入睡困難、早醒、夜間醒后難以入睡、經常噩夢等。睡眠不良提示著存在心理問題或生理問題,是心身健康不可忽視的警示信號。
多數睡眠不良是情緒困擾所致,抑郁、焦慮等常見情緒問題都可能干擾睡眠。焦慮往往導致入睡困難,抑郁則常常伴隨著失眠早醒等問題。另一方面,睡眠不良會影響心理健康,加重心理疾病。睡眠不足會損害情緒調控能力,使負面情緒增加。
第五條
抑郁焦慮可有效防治,
需及早評估,積極治療
抑郁癥和焦慮癥都是常見的心理疾病。如果情緒低落、興趣喪失、精力缺乏持續兩周以上有可能患上抑郁癥。抑郁癥可導致精神痛苦、學習無效、工作拖延,甚至悲觀厭世。抑郁患者具有較高的自殺風險,需要及時防范。
焦慮癥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征。主要表現為無明確客觀對象的緊張擔心、坐立不安并伴有心跳加速、手抖、出汗、尿頻等癥狀。公眾要提高對自身情緒健康的覺察能力,及時尋求科學的評估方法,盡早求治,防止問題加重。抑郁癥、焦慮癥可以通過藥物治療、心理治療或兩者相結合而治愈,及時治療有助于降低自殺風險,預防復發。
第六條
服用精神類藥物需遵醫囑,
不濫用,不自行減停
藥物治療是針對許多心理疾病常用而有效的治療方式之一。
精神類藥物種類繁多,藥物在用量、適用范圍與禁忌、副作用等方面各有特點,精神類藥物必須在精神科醫生的指導下使用,不得自己任意使用。某些藥物的濫用可能會導致藥物依賴及其他危害。在用藥期間,要把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時反饋給醫生,遵循醫生的要求按時復診,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藥物類別及用量的調整。
在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后,應繼續聽從醫生的用藥指導,不可急于停藥。自己任意調整藥量甚至停止用藥可能帶來病情復發或惡化的風險。
藥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,其表現和程度因人而異,應向醫生溝通咨詢,切不可因為擔憂藥物的副作用而拒絕必要的藥物治療。
來源:高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